小文探案之落花流水 - 第1章

鄭良霄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☆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☆

☆僅供預覽,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☆

☆請勿用於商業行為,否則一切後果自負☆

☆早安電子書☆

☆http://www.zadzs.com☆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☆、楔子

  午夜時分,暑熱略退,沒有風,殘月在雲層里半明半暗。疏疏落幾杆修竹環繞的小院,被大片的陰影籠罩着,一片寂靜。

  

  「篤篤篤」三聲扣門聲,花廳的門被吱呀一聲推開,一個女子焦急的聲音:「怎麼才來?沒人發現你吧?我……」

  

  沒有回答,一個身影撲進了門,於是門內門外的兩條身體合在了一處,唇齒糾緾把女子餘下的話語都堵在了口中,變成了幾聲嗚咽。

  

  殘月完全掩入了雲中,花廳的門被胡亂撞上,兩個急切的糾結在一起的身體,互相摸索着,向裡間臥室挪去,又一起向臥室盡頭的大床倒下……

  

  「啊……」一聲女子尖銳的叫聲,短促地響了一下,又被死死的捂在了女子的口中。

  夜,又歸於死寂。

☆、第一章

浣紗河邊

  南宋紹興3年7月,立秋已半月有餘,可天氣仍是乾熱異常。已是一個多月沒下過雨,乾旱的災情還在南方各地不斷擴大。免稅,禁屠宰,緩工役……朝廷政令一個接着一個,可還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。幾日前,丞相呂頤浩曾自求彈劾,皇帝趙構沒有同意,救災成了此時朝廷上下的首要大事。

  

  浣紗河,在臨安城西,緊靠西湖。西湖湖水從涌金門流入臨安城,首先經過的就是浣紗河,此河全長不過7、8里,河面並不寬,只能行扁舟小船,兩岸人家密集,常有女子在河邊搗衣浣紗,因此叫它浣紗河。

  

  也許因為水源來自西湖,得天獨厚,就算這大旱天氣,這條河的河水比起別的河來說,也還是算作豐瀛。

  

  這日一早,岸邊一棟兩層小閣樓上,一個梳了雙鬟的小腦袋探在窗外,用長繩放下一隻竹框,正與河中一艘小船上的菜農交易。兩人有說有笑,顯是早就認識。

  

  「我那小孫子近日也送到學裡發蒙了,以後就不能每次帶進城來玩兒,這小子可難受着呢。」

  

  「那可好了,以後讀書識字,就不會那麼淘氣。」

  

  「但願也不會再被那換糖豆的人牙子騙走了,上次還多虧小文姑娘把這臭小子找回來。以後這小子有出息了,叫他來給姑娘磕頭。」

  

  「那不算什麼。我也當不起。不過,這些販賣人口的人牙子極可惡,少不了要大家留心,防着些才好。」

  

  「現在這麼亂,官府都沒辦法的事,小民如何防得了。那人牙子臉上又沒寫着字!」菜農搖頭,嘆着氣:「難啊!」

  

  兩人說得熱鬧,卻聽到慢悠悠地一聲:「沐姑娘。」

  

  小文愣了一下,循聲望去,看見姚慎之正在一艘烏蓬船上略帶靦腆朝自己笑。

  小文也笑了,「姚參軍,你這是……」一邊四下打量,河裡有兩艘官家的烏篷小船,姚慎之帶了幾個衙役,拿了長杆,漁網,似在打撈什麼。

  

  「那屍體的頭還沒找到?」小文問。

  

  姚慎之搖了搖頭。

  

  前日,這浣紗河裡曾浮起過一俱女屍,頭已被切去。此事住浣紗河兩岸的人都知道。這幾日也總有官府的小船在河裡打撈。小文也不止一次看到這些官船,但今天看到姚慎之,小文的眼睛還是亮了又亮。

  

  「案子交到你手裡了?」小文似乎隨意地問。

  

  姚慎之立刻顯得緊張起來,「這次你想也別想,上次的火神廟一案,連呂相都被你嚇得不輕。」。他明顯帶着對對方的防備這意。

  

  此時賣菜的菜農,見了官家的人,早已搖了槳,悄悄漾了開去。小文慢慢收起自己買菜的小籃,不以為然地做了個鬼臉,負氣地對姚慎之說:「我也不想摻和,今天鐵老爺子約了我出城去拯濟災民。我馬上要出去,你的案子你自己慢慢查着啊,我可要走了。」

  

  姚慎之苦了臉,想說什麼,又似窘迫地不好開口,眼睜睜看那小腦袋縮了回去。

  

  姚慎之又盯着那窗口好半天,有身邊的衙役提醒他:人早走了,他這才回過神來,向屬下衙役揮揮手,示意他們繼續工作。

  

作者有話要說:浣紗河,在宋代叫西河。浣紗河這個名字是清代才有的。

但我覺得在此文中還是叫浣紗河為好。

現在這條河已被堵塞為人防工程。上面是浣紗路。

此河歷史上還有其它名字,比如清湖河之類。

☆、第二章

北關門外

  臨安北關門外,流民已聚集幾萬人。此次大旱災情,最早發自江州,一個月前,就有災民陸續從江州向臨安匯集。丞相呂頤浩卻一直在對金的戰與和的問題上忙得暈頭轉向。因為陝、川方向吳玠的幾次大捷,宋、金間的戰爭暫時得到平息,兩方使節開始來往。但呂頤浩卻對金人完全不能放心。這一點與皇帝的意見正好相左,使得朝堂之上氣氛也十分緊張。雖然一直在高呼賑災,但朝中真正把災情放在心上的人卻幾乎看不到。直到災情進一步擴大,連一直號稱富庶水鄉的蘇、湖二州也赤地千里,顆粒無收時,呂相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。此時想要補救也只是捉襟見肘。

  

  其它各地的災民還在陸陸續續向臨安匯聚。臨安城加強了關禁的查檢,還能夠勉強維持着這座大城的繁華和富庶,可城外就完全是另外一翻景象了。連綿十里的流民營中,全是衣衫襤褸的災民。哀號和呻吟聲中,每日都有無數餓殍被拉到附近草草掩埋。出了北關門,四下里放眼望去,滿眼黃沙,一點綠色也見不到,讓人無法想象這就是詩情畫意的煙雨江南。這一方面是缺水,另一方面,能吃的樹草花木都進了人們飢餓的肚子。官府雖在城外設有施粥的輔子,可粒米杯薪,解決不了全部災民的問題。所以,城中的醫、藥兩行也聯合在城外開了好幾個施粥的輔子,不僅施粥,還兼舍藥。

  

  在其中一個粥輔子的門外,臨安城中的名醫鐵老爺子支了個小醫攤。